共筑防火墻 一起守護萬家燈火
歡迎參加本次問卷調查!本次調查旨在了解科普中國用戶的使用習慣、內容偏好,以及用戶整體滿意度,以便于我們持續提升資源質量。
在現代農業的璀璨星空中,農產品加工技術猶如一顆耀眼的星辰,照亮了從田間到餐桌的每一步。
超疏水是自然界中一種普遍現象。荷葉能“出淤泥而不染”,就與植物表面的超疏水性有關系。
北京時間2024年11月8日凌晨3時,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科學》(Science)以“背靠背”形式在線發布了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不同團隊的兩項重要科研成果。
精準預警腫瘤發生并進行有效干預對降低腫瘤發生率至關重要。
我國科研團隊自主研發的空氣質量模式——排放與大氣過程集成耦合社區模式(EPICC-Model)11月8日在京發布并開放源代碼。
中國空間站進入應用與發展階段以來,“國家太空實驗室”功能不斷凸顯。
研究人員表示,這一長壽命薛定諤貓態的制備,將為原子磁力計、量子信息糾錯以及探索新物理等開辟出新途徑。
8日從中國石化獲悉,我國首個商業開發大型頁巖氣田——涪陵頁巖氣田累計生產頁巖氣突破700億立方米。
薄,意味著更好的傳導性,更低的能耗和更加廣泛的運用空間。
從普通鉗工到智能裝備研發專家,鄭志明在平凡的崗位上不斷磨煉技藝,用心“雕琢”手中的每一個零件,以平凡創造不凡,與“中國智造”一同闊步前行。
廣西柳工集團創建于1958年,主要從事工程領域的機械研發等內容,其產品廣泛應用于建筑、礦山、交通等多個領域。
深江鐵路珠江口隧道的建設過程中,我國自主研發的“深江1號”盾構機完成掘進任務,順利抵達海平面下106米,標志著中國大盾構創下水下掘進新紀錄。
在這片浩瀚的太空中,“天宮”將承擔起前所未有的重任——開展各類空間科學實驗,涵蓋空間生命科學、微重力物理、空間天文等諸多學科領域。